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如皋人,见证了人民海军的诞生!

吴保民(1928—1973),中国共产党海军巢湖五七劳动学校委员会委员,学校副校长。生于1928年6月,江苏如皋余家塘人,1945年7月入伍,1946年6月入党,1945年至1950年历任书记、副政指、宣传股股长。1951年前往苏联军事学校学习,1953年4月回国后,历任海军第六舰队长沙舰第一副舰长、舰长,第三大队副队长,猎潜舰72大队大队长,东海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学术科科长,干部轮训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海军巢湖五七劳动学校副校长等职。

吴保民同志参加革命二十八年来,在党和毛主席的教育培养下,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和锻炼,无产阶级立场坚定,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任劳任怨,积劳成疾,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直到昏迷前还坚持在战斗岗位,不幸于1973年4月17日逝世,终年45岁。1973年4月19日,经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以上,是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对于吴保民烈士的文字记载,50年过去了,为了能够比较完整和清晰地追述烈士的事迹,我们采访了吴保民烈士的儿子吴冰。他于1958年12月出生,受到家庭尤其是父亲的影响,1976年参军进入海军部队,后考入海校学习,退伍后考取研究生。如今66岁了,依然身板挺直,保持着一股子军人的精气神,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谈起军队和战争,也依然是壮心不已、激情满怀。

在他的记忆中,关于父亲吴保民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1945年之前,吴保民跟随他的大哥,也就是吴冰的伯父在北京读书。1945年初,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和抗日战争形势变化,新四军苏中主力部队相继渡江南下,在苏浙地区开辟新的反攻基地。到抗战结束前,共产党领导的第四军已达7个师约21.5万人,其中5个师15万人在江苏。他们创造出了在平原水网地区打游击战的战术,自身越打越强大,而日军越打越寸步难行。

在苏北平原、在洪泽湖、在高邮湖……新四军在敌后平原水网地区四处活跃,建立根据地,日军只能龟缩在城中,出了城,会发现“到处都是新四军”。在建立了大片根据地之后,新四军开始反攻,连续成建制地消灭敌人。

受到北京学生运动和新四军日益强大的影响,吴保民从北京回到了苏北,参加到新四军的队伍当中,开始了他的抗日生涯。

其实,吴保民的伯父家境不错,实在不愿意吴保民参加新四军,他甚至愿意出钱让自己的儿子和吴保民一起到上海上洋学堂学习,后来他的儿子听从了父亲的话,在洋学堂里学习,而吴保民义无反顾地参加到了新四军的队伍当中。

因为读过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吴保民没有直接参与部队的作战行动,而是担任了连队的文书,担负起连队文化教员的职责,他所在的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华东野战军部队的一支,也是因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吴保民有幸成为筹备组建人民海军的一分子,见证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一段蓬勃历史。

1949年年初,华东野战军大部都在为渡江战役做准备,而以张爱萍为主的一部分力量则留下来,担负起组建华东海军的任务。为了解放全中国,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为迎接解放台湾的任务做好准备,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决定由第三野战军为基础负责组建海军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前委在江苏泰州召开会议,遵照中共中央指令,决定成立华东军区海军,任命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抽调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师部及该师第三团、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侦察营等官兵4000余人,并吸收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组成部队的基础班底。华东军区海军在国民党起义舰队的基础上,又从上海征调了一批舰船,还从香港购买了一批舰船,逐渐扩充了舰队实力。

筹建海军,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的军种成为陆海空军种齐全的人民军队,无疑是我军建设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然而,海军是技术性很强、陆海空诸兵种特点俱备的现代化军种,白手起家,难度将是很大的。

在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三旅旅长陶勇在苏北沿海组建了苏中军区海防团,后来扩编成海防纵队。这支部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正式的海上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成为第一批被整建制编入刚刚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并一直延续至今,是人民海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

吴保民因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是新四军的文化教员,顺理成章就从新四军抽调出来,成了华东区海军领导机构干部部门的一员。

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将所属舰船整编为3个舰队,以16艘登陆舰、江防舰等组成第五舰队,以7艘护卫舰组成第六舰队,以7艘炮舰组成第七舰队,“初步建立了华东海防、江防,创设了组织机构、制度法规,打下了一个作为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初步基础”。华东军区海军是人民海军最早组建的舰艇部队,为以后筹建的其他舰艇部队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为了培养自己的海军人才,人民海军抽调了一部分有文化基础的干部赴苏联学习,吴保民参与了首批人员的选拔,并且成为其中的一员,赴苏联学习海军舰艇指挥专业,回国后成为我军第一批舰艇指挥军官

吴保民父子聚少离多,后来在海校学习时,吴冰从父亲战友口中听到父亲的海上作战案例,吴保民曾经作为舰长,一直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机动作战。

吴冰说,母亲曾经告诉他,父亲参与过旅顺军港归还事宜,苏联海军从中国撤出时,整个过程并不是顺顺利利,一个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一支刚刚创建的人民海军,还需要苏联在人才培养和技术输出、装备供给上给予全力的支持,其谈判和条件都是非常苛刻的,这一切都深刻地印在吴保民的内心。因此,组建海军并赴苏联深造的过程中,吴保民是最认真最刻苦的,在他的内心始终有着强烈的愿望,尽可能学好技术,干好革命工作,为壮大海军力量,不受强国制约,哪怕付出个人的一切都在所不惜。
1953年4月,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吴保民始终在海军基层部队工作,历任海军第六舰队长沙舰第一副舰长、舰长,第三大队副队长,猎潜舰72大队大队长。从事的都是一线训练作战岗位,成为海军第一代的指挥军官。

据家人回忆,大概是在1962年,因为脑部血管破裂、鼻子出血,吴保民被担架抬下了舰艇,不得不离开深爱着的一线军事指挥岗位,回到舰队机关工作,任东海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学术科科长,干部轮训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开始负责技术兵的训练和干部轮训工作,始终在为海军培养一线技术骨干和指挥军官。

因为当时孩子年纪较小,加上当时党员干部大多一心扑在工作上,吴保民很少能照顾到家庭和子女。儿子在上海上学,父亲在舟山部队基层,彼此之间的很多记忆都不清晰。

后来,吴保民所在的轮训大队转为海军巢湖五七劳动学校,位于巢湖地区某山区,吴保民担任副校长职务,继续从事着他所关注的学习和改造相结合的“培训”工作。

1971年春节前,吴保民的妻子和儿子本来约好去巢湖看望吴保民,却没想到,吴保民在学校开会时突发脑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随即,吴保民在当地医院接受了开颅手术,虽然成功地取出了血块,人却一直没有苏醒。

此后,吴保民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虽然有妻子的精心照料,吴保民最终还是因肺部感染病逝。1973年4月19日,吴保民经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当时,吴保民的儿子还不到15岁。

三年后,他的儿子又来到了父亲工作战斗过的部队,达成了参军入伍的心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水兵!

来源: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寻访记录者:胡建华

图文:摘选自《七宝英烈寻访录》(有删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如皋城建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